新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5G时代,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趋势和特点。大数据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制造、交通、金融、零售、家居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面对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全球普遍性生态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态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专业分支,是指生态环境领域所涉及的各类大数据,其具备大数据的一般特征。它为收集并分析繁复的、跨空间的、跨领域的生态环境数据提供了的更科学高效的手段,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开辟了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的新路径。
生态大数据从哪里来?
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属起步阶段,其在生态领域研究方面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以及国际生物学计划(1964—1974年),当时被称作大科学研究。如何对特定区域的生物、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进行广泛有效的采集与分析,成为生态大数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的基础前提。
凭借20余年的生态修复实践经验,蒙草生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信息的基础采集与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共收集“水、土、气、人、草、畜、植、动、微”等各类生态环境基础信息达几十万份,其中收录的植物数据信息达到2.7万余种,采集并保存到种质资源库中的植物种质资源近2000余种,5000余份;植物标本2000余种,33000余份;土样40万余份。极其丰富的生态数据样本信息采集储存,为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上图:蒙草科研团队野外采集种质资源
生态大数据如何使用?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原数据,而是在于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剖析数据间的逻辑及统计关系;生态大数据修复技术的战略意义不是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判,做出预警与指导。如果把生态大数据当作一种产业,那么助推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则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加工研判能力”,通过“分析加工”实现数据的“有效增值”。
在海量的数据资源中,精准筛选,科学研判,最终制定出符合当地环境的生态修复全套方案,这是蒙草生态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具体而言,蒙草生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S等技术,结合实地监测,整理收集指定区域生态数据信息后,建立数据指标分析模型,运用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从项目营销、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生态包、技术指导、智能化管护、工程监测等方面提供指导,为不同类型生态区提供精准生态修复综合性解决方案。
生态大数据用在哪里?
与传统的生态环境数据库相比,生态大数据技术不是对各类生态环境数据的简单集成,它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数据深度关联分析后产生的数据产品,它能为生态环境决策管理提供定量化、精细化、多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科学指导方案。随着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水平和集成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在生态修复、产业扶贫、环境治理、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
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方面,用户利用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定位任一经纬度,即可查询该点位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从而建立生态管理模块,完成对生态环境动态的实施监控和预警预测;在产业扶贫领域,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起来的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可提供农产品市场与销售价格大数据变化分析信息,从而科学引导农民采取有效的耕作措施,节水节肥、按需生产,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脱贫致富;对于现代农业管理,农业大数据技术涵盖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环境、操作等全要素,管理者和使用者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气象技术、探测技术、定位技术,对大数据平台中的信息建模、运算和处理,促进农业物联网(农业生产系统内,以探头、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为基础的物物相联)、精准农业(设备和设施操作的精准和智能化控制)和智慧农业(实现以软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决策)的融合应用,最终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上图:蒙草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系统页面
生态大数据成为新动能?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6年,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生态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生态大数据初露锋芒、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蒙草生态从生态修复的产品供应者,转变为以生态为核心的产业运营者,用大数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