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蟠龙安置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侧的墙面上,横挂着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屏幕上汇总了近年来桐梓县实施易地搬迁的的搬迁对象人物群像,移民搬迁群众来自哪里?安置在什么地方?搬迁群众男女比例、贫困比例、就业就学情况等动态数据一目了然。就是这样一块屏的协助下,桐梓县在3年的时间里,成功开展了对20366人的搬迁安置工作,使桐梓县20366人口在小康道路上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桐梓县容光镇云丰村七组村民焦开文一家长期居住在山里,以务农为生。2017年夏,焦开文家里的土坯房又因故垮塌了一大半,一家五口不得不挤在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家里耕地少且多为坡耕地,生活极为不易。那时候的焦开文做梦都想拥有一套新房,过上小康之家生活,但小康之家首先要有一个像样子的“家”从开始。
2018年1月,焦开文一家五口在云丰村的老房子里吃完最后一顿饭后,举家迁往位于桐梓县蟠龙安置点的新房,焦开文的身份也随之由过去的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职业也转变为工人,搬迁为焦开文创造了新环境,同时也给他搬来了新的希望。
焦开文
——“同框”(贵州日报社记者/摄影)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承一方风情,但是在贵州一部分偏远的山区里,由于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一方水土却不能养活一方人。焦开文的贫困并不是个案,他贫困的原因也并非偶然,同焦开文类似的或因疾病、灾害、残疾、交通条件落后、劳动力发展不足等各种因素限制而致贫的人群,在整个桐梓县共有17503户61491人,贫困人口数超过全县总人口数的8%,其中相当数量人群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对于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人,长时间的封闭导致了思想的不开放,故土难离思想严重。
群众思想保守,对迁入城镇生活后生计来源担忧,怕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移民搬迁本身就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群众的顾虑更加大了移民搬迁的难度。
“怎么样才能让搬迁工作高效开展,同时还能兼顾搬迁的效果,为此,我们拟定了许多方案,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大数据,如果这在以前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利用大数据,但是近几年来,贵州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创造性地选择了大数据,经过在桐梓县11个安置点的实践应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挂职桐梓县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娄婷婷说到。
2016年,桐梓县以大数据为工具,开发出的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主要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户从哪里来、住哪里、以什么营生等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对移民服务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在搬迁工作开展前,大数据平台管理员将事前实地采集的包含搬迁对象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学历、培训情况、党员人数、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本地就业、自主创业、特殊群体等近40余项基础数据录入平台系统,为移民搬迁提供可追溯、可分析的数据支撑。
搬迁过程中,平台管理员对平台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维护和管理,平台在对移民群众基础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基础之上,形成可视化量表,移民搬迁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搬迁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准确把握搬迁工作中的难点,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协助完成移民搬迁工作。搬迁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投用,减少工作人员重复性工作,简化工作流程,极大降低人员投入,同时又提升移民搬迁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同时,桐梓县还借助平台数据的支撑,将搬迁群众的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后续扶持工作与搬迁工作同步推进。通过数据分析开展个性化精准就业技能培训,定制化引进与发展产业,让搬迁群众在搬迁的同时就能实现精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将后续扶持工作提前完善,免去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让搬迁户搬得放心,从而降低搬迁难度。
“目前,桐梓县计划搬迁的2万余人的搬迁目标已经基本全部安置于桐梓县的11个安置点中,搬迁任务已经接近尾期,正是大数据的应用,才使搬迁工作进行的如此高效,搬进新家群众满意度也非常高。许多搬迁户纷纷表示,搬迁不仅换了新房,更搬来了希望,大家对未来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娄婷婷表示,下一步,桐梓县还会继续发挥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聚合优势,探索大数据和社区管理的结合模式,用大数据服务社区,服务群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