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将大数据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下一步,充分把握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加快推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围绕数字产业化,加快拓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空间
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决策控制、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推动贵阳高新区、遵义新蒲新区、贵安新区等区域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对于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加速推动数据资源产业化发展。发展数据采集服务,培育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企业,面向行业领域需求,采集经济、社会、市场、舆情、电商、社交等数据。培育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产业,发挥贵州省中国南方数据中心优势,面向国家部委、大型互联网企业等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依托贵阳、贵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企业。
大力发展研发制造业,扩展发展智能终端以及芯片等产业。推进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地区的终端芯片和智能终端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个集研发与应用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推动软件开发应用和各种信息系统集成发展,大力发展多行业多领域的数据库、行业应用软件和特色软件服务产品,推进发展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
围绕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围绕新型化工、煤炭产业安全生产、军民融合、白酒、特色食品、服装、电子信息制造、有色产业、民族制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打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示范点,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整合工业产前、产中、产后、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数据,促进软件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构建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以及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融合,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关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大数据在产前、产品追溯和市场销售中的应用,推进智慧农业的快速建设,完成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实时管理和控制,及时作出决策。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使大数据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流程,综合质量追溯和用户评价反馈等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销售和服务更加精准化,加强农产品交易、质量、需求、价格变动分析与预测。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山地旅游、城市医疗、健康养老、冷链物流等新兴发展业态,使服务业融合升级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加速推进发展。在安顺、遵义、贵阳等地通过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旅行社、酒店)的示范带动点。通过建设物流云为中心连接点,加速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物流园、信息化的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根据目前现有的园区、各个信息化企业发展平台,实现商流和物流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和交易。
围绕壮大企业主体,加快引进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
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大数据专项资金和基金作用,加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作力度,支持货车帮、易鲸捷、华芯通、汉能、吉利等企业加快发展,加快苹果云服务、华为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及服务器、腾讯数据中心、FAST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营造服务环境优、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业数据优先开放和市场准入优先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成长力的大数据企业加快发展。
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和项目牵引,瞄准国内软件百强企业、互联网百强企业、国内外知名大数据创新及应用骨干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坚持抓大不放小,通过基金培育、大赛挖掘、开展“寻苗行动”、开放数据资源、提供应用场景等,培育一批大数据“独角兽”“小巨人”企业以及专注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
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大资源整合,强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等产业要素集聚,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园、数据中心基地等携手共建大数据产业基地,形成互补效应,抱团合作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补齐产业链短板,合理引导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进一步优化全省大数据产业布局。(执笔 陈加友)
大数据战略助推共享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在“大数据”战略指引下,致力于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相关科技的产业输出和转化,陆续出台了共享经济相关政策规定,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贵州省的深入发展,引领了贵州省共享经济的创新。
配套政策优化共享经济发展环境
目前,贵州省政府将发展共享经济的促进政策纳入本省政府未来的工作重点,其主要着力点表现为在市场准入监管和配套制度完善上为发展分享经济营造宽松的制度空间。贵州省发展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创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而言,贵州将发展分享经济与实施“互联网+”行动并列,要求通过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其中,包括加快运用大数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提升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加快壮大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优化实体经济结构,提升融合发展质量。贵州省将共享经济模式视为一种以互联网思维为支撑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认可其在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励经济社会新潜力发展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贵州认识到分享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发展共享型服务业。发展共享经济以“大数据”战略为支撑,在行业格局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情况下,坚持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发展新产业。通过共享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将数字科技转化为服务产业,实现数字产业化。共享经济能够加速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共享经济有利于做优、做强贵州省大数据长板。
大数据产业引领共享经济深入推进
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通过打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孵化新动能新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贵州大数据战略也引领着贵州省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优化提升服务业质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贵州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会贵阳以“中国数谷”的目标,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落地生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持续壮大。
在政策的鼓励下,贵州大数据战略的驱动下,不但国内大型共享经济企业如滴滴出行等在贵州发展风生水起,很多共享经济平台已经开始入驻贵州,贵州最为典型的分享经济本土企业,当数2017年被评为“独角兽企业”的“货车帮”。通过货车帮的整合,极大减少了公路物流运输的资源浪费,提升了行业效率。贵州共享旅游设施,共享民宿,共享农业基础设备等共享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大数据手段规范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共享经济在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共享经济模式引发的社会保障系统风险,共享经济平台的信任问题,共享经济平台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行政、立法、司法多方面规制,让各主体通过社会公共治理机制在共享前、共享中、共享后都能保护好各自的权益,完善共享经济保护的不足。共享经济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相信社会公共治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通过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解决弥补缺陷,引导共享经济的各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社会公益大化的目标。(执笔人 王向南)
不断推进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2013年以来,贵州发扬后发赶超精神,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抢抓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机遇,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全省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的殷切嘱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贵州将“融合”作为大数据发展的大特征和价值所在,实施“万企融合”“万物融合”大数据促进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行动,特别是在大数据与农业实体经济的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实体经济融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新型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与通信等技术挖掘数据资源,建立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等数据库,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运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体而言,下一步需要特别注意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要加快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与智能决策。基于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多、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省情特点,要重点实施农业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加快实现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与农业生产数据的共享互联,做好精准脱贫识别。建设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基于遥感监测、地面调查、网络挖掘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人”四位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夯实农业大数据基础,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关联整合、时空分析与智能决策,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脱贫。将物联网作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加快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同时,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构建农业数据指标、样本标准、采集方法、分析模型、发布制度等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农业部门数据开放、数据质量、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带动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规模化。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要重点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专项工作,聚焦茶叶、蔬菜、水果、禽蛋等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利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农产品二维码,实现农产品产地、生产单位、产品检测等信息的追溯查询,并使其逐步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综合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的质量安全溯源等功能。加快推进农业质量追溯全程化,运用大数据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流程,形成完善的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闭环。加大对贵州“食品安全云”建设,为全省各特色农业品种、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质量追溯技术服务。当农产品出现危害健康的安全性问题时,可按照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录的信息,追踪产品流向,召回问题食品,切断源头,消除危害的性质,最终实现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管理。
推进农业市场销售网络化。要积极培育各类农村电商主体,使之市场化、常态化、活跃化,带动全省农业企业依托数据开展精准营销。注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的网络销售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切实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大力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要重点实施农村电商培育专项工作,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中信国安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用好贵州电商云、贵农网等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菜到家的农产品销售服务新模式,加快特色农产品线上推广和线下融合。通过广泛应用农村电商,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进行分析,用市场倒推供应链条,再用深入田间地头的服务数据和市场相结合,最终产生销售,让基层生产端的农户接轨市场,助推全省农产品“黔货出山”。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电商平台的大受益者。(执笔人:张可)
大数据提升政府贫困治理能力
5月29日闭幕的数博会上,大数据+扶贫展以大屏互动、VR、多点触控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贵州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扶贫的最新成果。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脱贫攻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大数据发展优势助力精准扶贫,有效提升扶贫成效。目前,贵州仍有一些贫困县待脱贫,笔者认为应推动大数据与扶贫脱贫工作进一步融合,发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脱贫攻坚中未被激发潜力,加速提升贵州政府贫困治理能力,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数据提升基层扶贫工作效率
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身处脱贫攻坚前沿,承担着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基层扶贫工作效率是政府贫困治理能力提升的最终体现。贵州将大数据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基层扶贫工作效率上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大扶贫队伍大数据、大扶贫相关知识培训力度,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联动,全力推进落实,提升工作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强全省脱贫攻坚数据校对、审核,提升数据质量,巩固精准扶贫数据基础;三是进一步深化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协调、服务,完善信息系统,以推动扶贫工作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四是进一步严格扶贫成效评估考核,通过实时统计,分析扶贫产业帮扶效益,为相关部门工作及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撑,实时掌握各级帮扶干部情况及对应帮扶贫困户信息,对扶贫过程、扶贫结果、扶贫成效实现全过程监督;五是实现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扶贫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相关业务数据全覆盖,实现全省扶贫数据互通共享、自动比对、实时更新、自动预警;六是根据扶贫工作统计需求,让数据比对核查、统计报表等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自动完成,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大数据+互联网优化扶贫资源配置
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够有效发挥优化和集成的作用,将现代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融于贫困地区各领域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困难群众集结,实现脱贫致富。一是依托大数据精准扶贫云系统,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掌握全省未脱贫地区网商发展情况,大力改善适合网商发展的贫困地区交通及基础网络设施,统筹支持物流、快递公司分支机构或服务站点入驻乡、镇、村,大力推动电商安家贫困地区,培养本地运营商;二是依托现有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对接网销渠道,整合社会力量帮助上网销售,实现贫困地区农畜特色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上网变现,增加既有产业附加值实现增收;三是支持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QS和“三品一标”认证等供应链监管服务,有效解决互联网销售的营销信用问题,提升贵州扶贫品牌形象;四是将大数据、互联网与农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充分融合发展,调整全省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五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村务、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网上培训等,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远程办事及高效率服务;六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整合各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通过“互联网众筹扶贫”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扶贫。
大数据+互联网创新精准扶贫方式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要如期实现脱贫,应顺势搭载信息化的快车道,扎实推动“互联网+大扶贫”、“大数据+大扶贫”向纵深发展,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推动贵州政府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智能医疗”助力精准脱贫。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户中占比高居不下,积极发展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搭建智能医疗平台,开发面向贫困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互联互通系统,建成连接市县乡村四级的智能分级诊疗系统,在乡村一级提供智能工作终端和便携式医疗设施,特别是要覆盖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点,同时提供智能云巡诊车,建设连接县级的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终端和会诊中心,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和覆盖能力,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二是“智能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继续加大在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地区加速普及和广泛开展网络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师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转变农民传统的耕种思维和耕种方式,加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互联网+消费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整合网络力量,在扶贫宣传、消费扶贫、人才培养、产业扶贫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通过网络大V、微博红人直播等形式宣传推广各地有特色的扶贫产品,开通网上订购渠道;举办“互联网+消费扶贫”主题日活动,吸引全社会力量助推贵州实现脱贫。四是“互联网+社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借鉴雄安新区打造“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运用社会组织联系广泛、包容各界、资源集聚的能力,发挥企业平台因地制宜、壮大集群、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社会组织、企业平台及地方扶贫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深入融合,促进脱贫攻坚向项目化、精准化、智慧化发展。五是“电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组织第一书记、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及其直系亲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人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在贫困地区建立特色农产品源头基地,县域内建立现代化仓储配送基地,利用大数据优势打造“上接原产地,下连消费群”的智能配送平台,定位于扶贫电商模式,推动全省农特产品平台电商化、交易超市化、管理工厂化、产业链条化。
相关阅读:
贵州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将大数据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下一步,充分把握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加快推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围绕数字产业化,加快拓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空间
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决策控制、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推动贵阳高新区、遵义新蒲新区、贵安新区等区域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对于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加速推动数据资源产业化发展。发展数据采集服务,培育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企业,面向行业领域需求,采集经济、社会、市场、舆情、电商、社交等数据。培育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产业,发挥贵州省中国南方数据中心优势,面向国家部委、大型互联网企业等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依托贵阳、贵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企业。
大力发展研发制造业,扩展发展智能终端以及芯片等产业。推进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地区的终端芯片和智能终端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个集研发与应用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推动软件开发应用和各种信息系统集成发展,大力发展多行业多领域的数据库、行业应用软件和特色软件服务产品,推进发展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
围绕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围绕新型化工、煤炭产业安全生产、军民融合、白酒、特色食品、服装、电子信息制造、有色产业、民族制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打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示范点,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整合工业产前、产中、产后、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数据,促进软件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构建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以及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融合,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关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大数据在产前、产品追溯和市场销售中的应用,推进智慧农业的快速建设,完成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实时管理和控制,及时作出决策。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使大数据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流程,综合质量追溯和用户评价反馈等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销售和服务更加精准化,加强农产品交易、质量、需求、价格变动分析与预测。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山地旅游、城市医疗、健康养老、冷链物流等新兴发展业态,使服务业融合升级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加速推进发展。在安顺、遵义、贵阳等地通过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旅行社、酒店)的示范带动点。通过建设物流云为中心连接点,加速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物流园、信息化的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根据目前现有的园区、各个信息化企业发展平台,实现商流和物流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和交易。
围绕壮大企业主体,加快引进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
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大数据专项资金和基金作用,加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作力度,支持货车帮、易鲸捷、华芯通、汉能、吉利等企业加快发展,加快苹果云服务、华为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及服务器、腾讯数据中心、FAST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营造服务环境优、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业数据优先开放和市场准入优先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成长力的大数据企业加快发展。
强化对大数据企业的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和项目牵引,瞄准国内软件百强企业、互联网百强企业、国内外知名大数据创新及应用骨干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坚持抓大不放小,通过基金培育、大赛挖掘、开展“寻苗行动”、开放数据资源、提供应用场景等,培育一批大数据“独角兽”“小巨人”企业以及专注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
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大资源整合,强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等产业要素集聚,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园、数据中心基地等携手共建大数据产业基地,形成互补效应,抱团合作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补齐产业链短板,合理引导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进一步优化全省大数据产业布局。(执笔 陈加友)
大数据战略助推共享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在“大数据”战略指引下,致力于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相关科技的产业输出和转化,陆续出台了共享经济相关政策规定,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贵州省的深入发展,引领了贵州省共享经济的创新。
配套政策优化共享经济发展环境
目前,贵州省政府将发展共享经济的促进政策纳入本省政府未来的工作重点,其主要着力点表现为在市场准入监管和配套制度完善上为发展分享经济营造宽松的制度空间。贵州省发展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创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而言,贵州将发展分享经济与实施“互联网+”行动并列,要求通过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其中,包括加快运用大数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提升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加快壮大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优化实体经济结构,提升融合发展质量。贵州省将共享经济模式视为一种以互联网思维为支撑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认可其在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励经济社会新潜力发展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贵州认识到分享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发展共享型服务业。发展共享经济以“大数据”战略为支撑,在行业格局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情况下,坚持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发展新产业。通过共享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将数字科技转化为服务产业,实现数字产业化。共享经济能够加速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共享经济有利于做优、做强贵州省大数据长板。
大数据产业引领共享经济深入推进
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通过打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孵化新动能新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贵州大数据战略也引领着贵州省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优化提升服务业质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贵州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会贵阳以“中国数谷”的目标,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落地生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持续壮大。
在政策的鼓励下,贵州大数据战略的驱动下,不但国内大型共享经济企业如滴滴出行等在贵州发展风生水起,很多共享经济平台已经开始入驻贵州,贵州最为典型的分享经济本土企业,当数2017年被评为“独角兽企业”的“货车帮”。通过货车帮的整合,极大减少了公路物流运输的资源浪费,提升了行业效率。贵州共享旅游设施,共享民宿,共享农业基础设备等共享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大数据手段规范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共享经济在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共享经济模式引发的社会保障系统风险,共享经济平台的信任问题,共享经济平台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行政、立法、司法多方面规制,让各主体通过社会公共治理机制在共享前、共享中、共享后都能保护好各自的权益,完善共享经济保护的不足。共享经济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相信社会公共治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通过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解决弥补缺陷,引导共享经济的各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社会公益大化的目标。(执笔人 王向南)
不断推进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2013年以来,贵州发扬后发赶超精神,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抢抓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机遇,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全省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的殷切嘱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贵州将“融合”作为大数据发展的大特征和价值所在,实施“万企融合”“万物融合”大数据促进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行动,特别是在大数据与农业实体经济的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实体经济融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新型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与通信等技术挖掘数据资源,建立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等数据库,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运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体而言,下一步需要特别注意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要加快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与智能决策。基于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多、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省情特点,要重点实施农业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加快实现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与农业生产数据的共享互联,做好精准脱贫识别。建设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基于遥感监测、地面调查、网络挖掘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人”四位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夯实农业大数据基础,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关联整合、时空分析与智能决策,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脱贫。将物联网作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加快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同时,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构建农业数据指标、样本标准、采集方法、分析模型、发布制度等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农业部门数据开放、数据质量、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带动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规模化。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要重点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专项工作,聚焦茶叶、蔬菜、水果、禽蛋等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利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农产品二维码,实现农产品产地、生产单位、产品检测等信息的追溯查询,并使其逐步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综合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的质量安全溯源等功能。加快推进农业质量追溯全程化,运用大数据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流程,形成完善的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闭环。加大对贵州“食品安全云”建设,为全省各特色农业品种、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质量追溯技术服务。当农产品出现危害健康的安全性问题时,可按照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录的信息,追踪产品流向,召回问题食品,切断源头,消除危害的性质,最终实现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管理。
推进农业市场销售网络化。要积极培育各类农村电商主体,使之市场化、常态化、活跃化,带动全省农业企业依托数据开展精准营销。注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的网络销售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切实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大力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要重点实施农村电商培育专项工作,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中信国安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用好贵州电商云、贵农网等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菜到家的农产品销售服务新模式,加快特色农产品线上推广和线下融合。通过广泛应用农村电商,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进行分析,用市场倒推供应链条,再用深入田间地头的服务数据和市场相结合,最终产生销售,让基层生产端的农户接轨市场,助推全省农产品“黔货出山”。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电商平台的大受益者。(执笔人:张可)
大数据提升政府贫困治理能力
5月29日闭幕的数博会上,大数据+扶贫展以大屏互动、VR、多点触控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贵州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扶贫的最新成果。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脱贫攻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大数据发展优势助力精准扶贫,有效提升扶贫成效。目前,贵州仍有一些贫困县待脱贫,笔者认为应推动大数据与扶贫脱贫工作进一步融合,发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脱贫攻坚中未被激发潜力,加速提升贵州政府贫困治理能力,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数据提升基层扶贫工作效率
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身处脱贫攻坚前沿,承担着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基层扶贫工作效率是政府贫困治理能力提升的最终体现。贵州将大数据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基层扶贫工作效率上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大扶贫队伍大数据、大扶贫相关知识培训力度,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联动,全力推进落实,提升工作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强全省脱贫攻坚数据校对、审核,提升数据质量,巩固精准扶贫数据基础;三是进一步深化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协调、服务,完善信息系统,以推动扶贫工作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四是进一步严格扶贫成效评估考核,通过实时统计,分析扶贫产业帮扶效益,为相关部门工作及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撑,实时掌握各级帮扶干部情况及对应帮扶贫困户信息,对扶贫过程、扶贫结果、扶贫成效实现全过程监督;五是实现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扶贫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相关业务数据全覆盖,实现全省扶贫数据互通共享、自动比对、实时更新、自动预警;六是根据扶贫工作统计需求,让数据比对核查、统计报表等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自动完成,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大数据+互联网优化扶贫资源配置
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够有效发挥优化和集成的作用,将现代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融于贫困地区各领域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困难群众集结,实现脱贫致富。一是依托大数据精准扶贫云系统,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掌握全省未脱贫地区网商发展情况,大力改善适合网商发展的贫困地区交通及基础网络设施,统筹支持物流、快递公司分支机构或服务站点入驻乡、镇、村,大力推动电商安家贫困地区,培养本地运营商;二是依托现有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对接网销渠道,整合社会力量帮助上网销售,实现贫困地区农畜特色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上网变现,增加既有产业附加值实现增收;三是支持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QS和“三品一标”认证等供应链监管服务,有效解决互联网销售的营销信用问题,提升贵州扶贫品牌形象;四是将大数据、互联网与农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充分融合发展,调整全省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五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村务、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网上培训等,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远程办事及高效率服务;六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整合各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通过“互联网众筹扶贫”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扶贫。
大数据+互联网创新精准扶贫方式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要如期实现脱贫,应顺势搭载信息化的快车道,扎实推动“互联网+大扶贫”、“大数据+大扶贫”向纵深发展,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推动贵州政府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智能医疗”助力精准脱贫。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户中占比高居不下,积极发展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搭建智能医疗平台,开发面向贫困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互联互通系统,建成连接市县乡村四级的智能分级诊疗系统,在乡村一级提供智能工作终端和便携式医疗设施,特别是要覆盖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点,同时提供智能云巡诊车,建设连接县级的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终端和会诊中心,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和覆盖能力,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二是“智能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继续加大在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地区加速普及和广泛开展网络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师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转变农民传统的耕种思维和耕种方式,加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互联网+消费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整合网络力量,在扶贫宣传、消费扶贫、人才培养、产业扶贫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通过网络大V、微博红人直播等形式宣传推广各地有特色的扶贫产品,开通网上订购渠道;举办“互联网+消费扶贫”主题日活动,吸引全社会力量助推贵州实现脱贫。四是“互联网+社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借鉴雄安新区打造“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运用社会组织联系广泛、包容各界、资源集聚的能力,发挥企业平台因地制宜、壮大集群、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社会组织、企业平台及地方扶贫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深入融合,促进脱贫攻坚向项目化、精准化、智慧化发展。五是“电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组织第一书记、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及其直系亲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人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在贫困地区建立特色农产品源头基地,县域内建立现代化仓储配送基地,利用大数据优势打造“上接原产地,下连消费群”的智能配送平台,定位于扶贫电商模式,推动全省农特产品平台电商化、交易超市化、管理工厂化、产业链条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