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月2日报道:

大数据展现2015全国创新创业热度地图:北京喜欢O2O 广东偏爱机器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此起彼伏。一年多时间以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让创业咖啡厅、扫码一条街成了热门词汇。哪里创新创业最火?哪里成功率高?全国创业大潮新增了多少企业?记者梳理创新创业相关的大数据发现,全国各地创新创业各有所长。

 热度:日均新设企业1.11万户 北上深高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系列注册便利化措施在全国陆续推开。大数据显示,系列“双创”改革以来,市场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根据北京中关村的大数据分析公司龙信数据对国家工商总局的权威数据分析,自2014年3月到2015年11月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共新登记企业713.05万户,日均新设企业数量为1.11万户,较2013年日均新设企业数量增长62.5%。

近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36氪等联合发布了中国创新创业指数(以下简称“双创指数”)。该指数由36氪与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共同编制,动态评估国内300座城市创新创业现状。

根据“双创指数”以及其中的分项指标,截至12月27日数据,全国各地创新创业热度中,北京在全国排名第1,其次为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排名5至10位的城市分别为,成都、重庆、苏州、南京和厦门市。

偏好:北京O2O多  广东偏好机器人

大数据显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是新登记注册企业的主要选择,占比达到7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对智力要素投入要求较高、资本要素投入要求较低的行业增速靠前。

而各地偏好的创业项目类型又有什么特点?“双创指数”显示,北京地区O2O行业比较多,多依靠补贴刷订单量和用户量,非常受资金量的影响。2015年6月,北京的投融资金额达到顶峰,因为资本市场的波动,在8月份出现回落,10月又出现了投融资事件的增多和总金额的上涨。

相比之下,深圳广州由于多为智能硬件和机器人相关产业,资金需求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对于资本市场的变动相对没有北京敏感。

数据显示,北京O2O公司占全国比例在所有城市中高,高达29.5%。北京O2O公司在所有北京地区创新创业企业中的比例达8.3%。深圳硬件类公司占全国硬件公司的比例为17.4%,在所有城市中高。深圳硬件公司占深圳地区创新创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为8.9%。

周期:创办企业时间大幅缩短 平均42个月看成败

在创办新企业方面,国家出台的系列改革举措给企业名称核准、验资、股东办理其他事务等流程时间成本大幅削减。同时,创办企业的费用成本也大幅缩减。

根据龙信数据,改革前创办新企业平均用时为25.59天,改革后平均用时降至14.29天,相当于之前的44.2%的用时。

记者整理“双创指数”发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创业活动过程均存在一定周期,大约平均42个月左右。

一般情况下,人们也许倾向于认为在北上广深比其他中小型城市更容易获得创业成功。但数据发现,各地实际的创业成功率相差不大。但是,在度过创业最艰难的42个月以后,北上广深的初创企业规模普遍更大,发展更为迅速,现金流运行更稳定。

增长:京津冀大幅增长 内陆以点带面

记者梳理“双创指数”发现,以省来看,全国创新创业综合指标前100名城市里,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有12、11、11和10个城市上榜,活跃度超过其他省份。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秦岭淮河线以南好于秦岭淮河线以北。东南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比较均匀,势态良好;而东北三省发展则相对比较落后,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分别排名33、32和27名。

数据发现,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投融资指数的前三名,投融资活动最为活跃。东三省主要薄弱环节在投融资方面,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

另外,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该地区短期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有多个城市入围排名前50。内陆地区,成都、重庆、西安分别排名第6、第7和第17,创新创业成效卓著,以点带面带动了附近地区的创新创业发展。

展望:“双创”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

盘点2015年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双创热度到底几何?

根据龙信数据联合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基于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法人信息资源库,共同完成的“基于工商大数据的商事制度改革效果评估”中披露的数据,2015年,全国日均新设企业数量1.11万户、“双创”增加1400多万个新岗位。

大数据透露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信号,即改革释放活力,助推中国经济走向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阶段。

“明年你还期待哪些改革措施?”创业者朱郁丛回答,“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小微科技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改革需要聚焦政策落地,只有落到实处,创业者的人才、技术、融资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龙信数据董事长李钰分析认为,创办企业只是开始,企业顺利开展经营、产生经济效益才是改革效果最终的反映。一套涵盖初创企业的综合监测评价机制,全面跟踪评估其发展状况这将是后续改革创新的重点。

新增小企业的门槛降低,企业创新活力增强,社会经济动能也得到蓄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在调动起社会的“双创”热情之后,如何构建准确、动态的评估、跟踪机制,发现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将有助让创新创业持续推进。“双创”在未来将给中国经济提供新动力,让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8-24 09:38:00
大数据资讯 关注县域数据能力建设,抢占产数业务发展先机
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正式发布,数据能力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底座和创新引擎。 <详情>
2023-03-30 11:15:07
云资讯 分布式时代已至,数据如何更有价值?
无论是连通各大集群内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还是连接边缘侧小型、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云计算都已成为这张算力网络最重要的支撑。在此背景下,云计算步入分布式时代。 <详情>
2023-03-01 19:27:00
市场情报 FlagOpen大模型技术开源体系,开启大模型时代“新Linux”生态
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语言大模型ChatGPT成为现象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普及应用的新时期。 <详情>
2023-01-09 09:36:46
大数据资讯 我国互联网广告数据匿名实施服务正式上线
《指南》形成的“技术保障、评估规制、过程控制”的互信制衡机制,适用于各类互联网广告业务,包括广告投放、程序化交易、广告监测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匿名化处理。 <详情>
2022-12-30 10:10:19
大数据资讯 中国移动磐维数据库正式发布
未来,随着数据库功能和稳定性等进一步增强,磐维数据库将在中国移动内外部的广泛应用中积累更多复杂业务场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数据库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助力数智化转 <详情>